首页 > 乳业百科

别再抹黑牛奶,牛奶不会偷走你的“阳气”,也不会致癌

2020-01-09 作者:制冷罐 来源:http://zlg.xdqj.com

如果您正在寻找相关产品或有其他任何问题,可随时拨打公司服务热线0373-5099 016,或点击右侧按钮

在线交谈
“牛奶性寒”的说法,没有统一标准,也无从验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清楚,判定一种食物是“燥热”还是“阴寒”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化乳企中,奶牛的吃住条件都很好,不会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
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某种食材过敏,就否定这种食材。如果有人乳糖不耐受,可以尝试舒化奶、酸奶等。
“一直饮用大量牛奶的西方国家,却逐渐发现牛奶制品与癌症、糖尿病、肥胖、肠胃病、及各种敏感症有关”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胡乱归因”与“选择性呈现”的误读。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达国家的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在增加。这是一种“相关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因果关系。在学术界、营养健康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监管机构中,“把牛奶作为健康食品来推荐”依然是主流观点。
陈君石院士从未反对喝牛奶。2018年,陈君石院士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特发文章针对“牛奶致癌”等谣言进行正面回应。这种去掉上下文,故意展示某一段回答的做法,实在是不够客观科学。
近日,一篇微信公众号的爆款文章火了,阅读量已经达到了“10万+”。文章宣称“牛奶除了偷走你的阳气,还可能与癌症、糖尿病、肥胖、肠胃病及各种敏感症有关!”
文章观点很“有违常识”,但内容旁征博引、列举了很多参考资料,很多人看后震惊又困惑:牛奶怎么会这么糟糕?一直推荐喝牛奶,难道真的是个大阴谋?
事实到底如何呢?下面来全面解析。
一、“阴寒”、“微寒”,是没有标准、无法验证的描述
那篇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古人对于牛奶的描述,结论是“大部分古医书里关于牛乳(牛奶)的定义,都是微寒”,以及“古人即便用牛奶来补虚,也会反佐热药来制约牛奶的寒性”。
把食物分出“温热寒凉”之类的属性,是传统医学的范畴,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哪一位古人真正说清楚了,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一种食物是“燥热”还是“阴寒”的。没有可以验证的依据,也无法评价这些说法是否合理。
文章后面的内容,倒是在现代科学的体系内在讨论问题,那我们接着来看。
二、牛奶生产工业化,跟牛奶的营养无关
文章紧接着说,“奶牛,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我不知道,这样的母牛有没有怨气?!”
在现代化乳企中,奶牛确实可以被看作“把饲料转化为牛奶”的机器。但是,要想机器高效运作,就需要对机器精心维护,作为“机器”的奶牛也是如此。
为了让它们高效产奶,奶牛吃的是精心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住的是冬暖夏凉的牛舍,还有人每天打扫保持清洁,此外还会有医护人员防病治病。
俄罗斯一农场为奶牛佩戴VR眼镜,改善奶牛心情
相对于它们在自然界的中远亲以及“传统农家”的奶牛,这些奶牛的生活条件其实要好得多。毕竟,养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把饲料转化成牛奶——要获得更多的牛奶,就需要健康愉悦的奶牛。
当然,对于向往田园诗歌生活的人来说,奶牛被禁锢在厂房里,虽然生存条件优越,但毕竟不能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散步,于是这些人便推测奶牛“有怨气”。
其实,如果抛去感情来说,奶牛只是牛奶的生产工具,即便真的“有怨气”,也并不会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
“哞~”
三、乳糖不耐受,可以这样喝牛奶
接下来,文章用了很多篇幅来描述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进一步佐证“不应该喝牛奶”的观点。
确实有一部分人对牛奶蛋白过敏,也确实有相当比例的亚洲人乳糖不耐受。
但是,这影响只是针对过敏和不耐受的那一部分人。除了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甲壳类水产品、大豆、小麦、甚至水果蔬菜等等,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过敏。如果因为一部分人过敏就否定了一种食材,那么能吃的食物也就不多了。
乳糖不耐受在亚洲人中较为普遍,这不是“不能喝牛奶”的理由。
一方面,对于能够耐受乳糖的人群,喝牛奶完全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即便是乳糖不耐受,也还可以喝经过乳糖酶处理的牛奶,以及酸奶等等。奶或奶制品,依然是优质蛋白和钙质的良好来源。
四、钙和维生素D,共同强健骨骼
以前我们总听说,喝牛奶能防治骨质疏松。
这是因为牛奶含钙量高,而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钙的总量在青少年时期一直增加,到30岁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开始逐渐流失。钙的流失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一直以来营养学界认为补充钙可以防治骨质疏松。
不过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没有支持这个理论。
一些研究发现,喝奶多的人或者地区,并没有显示出低的骨折发生率。可能的解释是:钙的摄入只是钙在体内吸收利用的前提,而维生素D等其他因素也有着巨大影响。单纯地补充钙没有防治骨质疏松,而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则有帮助。在常规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并不多,很多人是依靠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而很多人室外活动的时间少,出门在外晒太阳的时候也会涂上防晒霜,或许这是影响钙吸收利用的一个原因。
那还要不要喝牛奶?答案是,依然建议喝。
因为每天该吃进来的蛋白和钙质,还是要吃够。在欧美发达国家,奶制品消耗量很大,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很高——所以“过犹不及”。而在中国,不管是优质蛋白还是钙,多数人都还出于不足的状态。用欧美“过多”状态来说明“中国人不应该喝奶”,就像跑到吃不饱饭的贫困山村告诉孩子们“火腿肠汉堡包不利健康”一样。
五、牛奶与各种疾病有关,是误读
文中的另一个说法,让人很恐慌。
“一直饮用大量牛奶的西方国家,却逐渐发现牛奶制品与癌症、糖尿病、肥胖、肠胃病、及各种敏感症有关。”
这其实是一种“胡乱归因”与“选择性呈现”的误读。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达国家的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在增加。这是一种“相关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及结果。这些增加与奶制品的消耗量与什么样的关系,科学家们并不能得出明确统一的结论。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曾经在同一期上发表了两篇不同观点的综述文章。
一篇是普渡大学食品与营养系的教授Connie Weaver写的综述,她认为是否应该推荐牛奶作为健康食品是基于“风险-益处”的平衡,牛奶的风险都没有可靠依据,而它的益处却很明确——许多人们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钙、锰、钾等最经济的来源。此外,它还对骨质、免疫系统以及猝死等具有保护作用。所以,Connie Weaver的结论是,牛奶的益处是主要的。
另一篇是北卡大学的Amy Lanou写的。她认为牛奶中的饱和脂肪、动物蛋白、胆固醇等等,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有关,而牛奶中的有益成分都可以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得。再考虑到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到的喝牛奶增加前列腺癌、卵巢癌等风险,不应该把牛奶作为健康食品来推荐。
这是一种学术观点的争论,双方都没有否认对方的证据,而只是从“风险-收益”权衡的角度来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Amy Lanou作为反对理由的“胆固醇与慢性疾病发生有关”的说法,已经被近年来的科学证据所否定——食物中的胆固醇难以被吸收,所以营养指南中不再推荐控制胆固醇。
虽然《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同时发表了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而这两种观点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在学术界、营养健康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监管机构中,“把牛奶作为健康食品来推荐”依然是主流观点。
比如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ICR),把猪牛羊肉等红肉分为2A类致癌物,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更分为了1类致癌物,但并没有认同“奶制品致癌”这样的观点。
六、 文中的“名人证言”涉嫌故意误导读者
最后想说说文中引用了的“名人名言”。
文章最后,放了很多张名人专家的采访截图,表示“反对喝牛奶”。
其实挺可笑的。
一方面,不管某个人名气有多大,他的“个人选择”“个人态度”都不能代替科学事实与科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引用的这些名人言论是不是断章取义也很难说。
实际上,这是2008年陈君石院士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但这只是他回答的一部分。原话是:“牛奶现在在中国还不是很普遍,他说牛奶中国小孩会越喝越多,不会,要中国的小孩喝牛奶十分困难,要小学生喝牛奶就跟喝毒药一样”。
这句话是在描述中国“小学生不喜欢喝牛奶”的现状,而不是表示陈院士“反对喝牛奶”。实际上,视频中,陈君石院士是在鼓吹“牛奶致癌”的坎贝尔教授之后发言,他发言前,画外音就提到同场的中国疾病预防专家,因中国的情况,提出不同看法。
这样去掉上下文,故意展示某一段回答的做法,实在是不够客观科学,很不地道了。而且在2018年,陈君石院士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特发文章针对“牛奶致癌”等谣言进行正面回应。
陈君石院士的部分辟谣内容
说到这里,基本把那篇微信爆款文章提及的观点和证据都一一解释了一遍。
最后简单说来就是:牛奶是蛋白质和钙质的优质来源,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够300克牛奶或乳制品,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可以喝舒化奶或者酸奶。总之呢,牛奶是一种好食物,害怕排斥它,大可不必。
相关文章
相关产品
相关案例
咨询客服 咨询客服 咨询报价 咨询报价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快速响应|方案定制|快速安装|完善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