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近期下发《关于坚决制止高价抢奶行为的通知》,称一些地区又出现了高价抢奶现象,要求各会员单位履行收奶合同,做到“不抢奶、不降质、不压价、不抬价”。
有天津、山东地区奶农证实,每到6月天气炎热时,奶牛产奶量会因热应激效应而下降,一些南方乳企由于缺奶会临时到北方地区高价收奶,去年奶价最高时可达到7元/公斤,高出地方指导价和合同奶价1/3左右。一些奶农在高价诱惑下可能会撕毁与大型乳企签的收奶合同或不再续签,进而影响乳企的奶源稳定性,这也是中乳协下发上述通知的一个主要原因。
业内认为,当前奶源紧张、乳制品需求旺盛,是“高价抢奶”背后的主要原因。
上游成本:包装成本上涨,奶企加码奶源建设
原奶价格处于上行通道,2018年进入上行区间。2020年第一季受疫情供给端影响,2029年第一季急速走低,随着需求端复苏,大包粉价格折算价格上涨,自2020年第三季起,生鲜乳价格重回上行通道,持续上涨延续至今。进入3月以来生鲜乳价格微弱回调,2021年奶价处于温和上涨趋势中。
除原料奶外,成本端主要还包括包材纸箱、无菌砖、无菌包、纸杯、纸塑杯、塑杯、塑瓶、玻璃瓶、盖膜等,近期瓦楞纸市场以及玻璃价格指数也持续走高,带来成本压力。
乳业加码上游奶源布局,巨头落子。2019年以来,我国北方规划了多个奶源基地,蒙牛在内蒙古开工建设3个10万头奶源基地项目;伊利在内蒙古建设2个10万头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并计划到2025年在山东投资130亿元建设30个6000-12000头规模的牧场,在河南驻马店建设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光明乳业和宁夏中卫共建千亿级奶产业集群;现代牧业也提出2025年实现牛只、产奶量双翻番的目标。
下游需求:疫情催化,生活环境向好扩大需求
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向公众强调一定要保持营养,少喝粥,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多摄入蛋白质,增强免疫力。据了解,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曾表示,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存在膳食能量供给总体过剩,但优质蛋白摄入不足的现象,而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300克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逐年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2010-2020年我国人均液态奶提升10.3kg,但对标饮食结构更加相似的日本,仍有10kg的差距。从2015年至2018年,人均液态奶消费量持续提升,从不足人均10kg逐步发展,在2016年首次进入20kg门槛,逐步缩小与饮食结构比较相似的日本以及韩国之间的差距。
在需求端,中地乳业财报指出,乳品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出现逆势增长,疫情使公众饮奶习惯得到加强,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延续,三四线城市和县乡市场渗透率也得到提升,巴氏奶等各主要品类升级态势明显,由此带来相对稳定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