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当下,常温奶大市场已趋于饱和,不少企业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在低温巴氏奶市场上。
1997年UHT灭菌技术被引入中国后,常温白奶大范围兴起。同时,伊利和蒙牛等龙头通过大规模铺设渠道,实现了快速扩张,一举成为乳业双雄。自2014年起,常温奶市场增速明显回落,我国常温奶销量在2016年后连续3年下滑。
随着常温奶步入成熟期,低温巴氏奶成为新的风口。低温奶行业增速从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11.6%,行业增长进入加速期。低温奶消费占饮用奶消费比例持续提升,从2014年的8.3%提高至2019年的13.2%。根据欧睿国际预测,2019―2024年销售额CAGR为6.56%,2024年低温奶销售规模将达472亿元,占比将达17.3%。
10月底,蒙牛集团与可口可乐新设合营企业“可牛了乳制品有限公司”落定,双方将共同生产和销售低温巴氏奶;低温鲜奶醇鲜然乳业亦全力在打造低温奶。此外,伊利股份、新乳业等乳企也在今年纷纷加码布局低温奶这一赛道。
巴氏奶(低温奶)行业四大竞争要素为奶源、贴近消费市场的牧场和工厂布局、高效率的供应链(冷链建设和终端节奏把控)、渠道壁垒。低温巴氏奶行业量价齐升,驶入加速期,但行业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属性决定低温奶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全国化。
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区域性乳企盘踞本土市场,乳业巨头即便具备资金优势,要进入当地市场亦面临着较高壁垒。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乳企跑马圈地的步伐,纷纷通过收购上游牧场、投资兴建万头大牧场等方式瓜分奶源,同时铺设冷链系统。
围绕低温巴氏奶,一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