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生鲜乳质量“产出来”的水平
育好种。好牛产好奶。目前我国种公牛90%依赖国外进口,单产达7.4吨,而美国单产达10.3吨,美国的2头奶牛产量相当于我们的3头奶牛。所以,要深入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后裔测定,支持奶牛育种联盟发展,大力引进和繁育良种奶牛,打造高产奶牛核心群,加快奶畜良种化,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力争到2020年单产达8.5吨左右。
种好草。好草养好牛。全国而言,优质饲草还不能满足奶牛需要,拿苜蓿来说,目前国产220万吨,加上进口140万吨,只能满足奶牛优质苜蓿60%的需求。按照一头奶牛配套3亩土地的标准,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既解决了饲草料供应问题,又保证了粪便的消纳。因此,国家每年支持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实现奶牛饲草优质化。到2020年,力争优质苜蓿自给率提高到80%以上。
防好病。与奶业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仍未根除,布病控制仍需要免疫。欧美国家较为注重动物福利,饲草料结构更加合理,因此奶牛乳房炎、蹄病、繁殖障碍等常见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我国。我国在养殖环节要加强奶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
养好牛。国家以奶牛养殖大县为重点,支持奶牛养殖场转型升级和家庭牧场发展,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每年支持1500个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抓好5000名牧场主和业务骨干专项培训计划,提升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此外,还将加强 “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力争到2020年,奶牛规模养殖显著增加,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治好污。奶牛场粪污产生量大,一个千头奶牛场,每天排放粪污量近40吨,处理得好,可变废为宝、还田肥地;处理得不好,污染环境、不可持续。在奶牛场粪污治理上,处理粪污问题,农牧循环、种养结合是出路。未来要加强粪污处理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土壤粪污消纳能力研究与测定,尽可能地为牧场配套土地,实现农牧结合。加强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养殖场粪污排放的减量化。强化粪污治理等核心技术研发,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通过堆肥、沼气等途径实现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2、提高生鲜乳质量“管出来”的能力
一是彰显良心道德和工匠精神。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乳品安全需要工匠精神。为此,要引导企业响亮地打出质量牌,从质量安全树品牌,从质量安全要市场,从质量安全要效益。其次,要求企业要把质量安全放到生产经营的首位,严格落实企业第一责任,把好乳制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每一道关口,确保上市的每一滴牛奶都安全放心,成为中国奶业良心的标志。此外,还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全程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生产流程,细化生产标准,严格对标生产,生产出最优质、经得起消费者检验的产品。
二是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其一,完善奶牛养殖标准体系,健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乳品质量标准体系。其二,推动修订生鲜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等乳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严格安全卫生要求,提高乳品质量安全。其三,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引导形成优质优价的乳品市场体系。
三是严格乳品生产过程管理。其一,强化养殖源头生产管理,围绕饲料、防疫、养殖环境、养殖技术等环节,对奶农进行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其二,定期开展对生产记录、防疫记录等“八项记录”执行情况及养殖档案的抽查,严格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和管 理,提高奶牛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其三,继续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抽检,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四是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其一,完善生鲜乳检测指标、检测标准和方法,研发准确度高、适用性强、成本低的检测技术。其二,继续强化奶站和运输车监管,逐步推行安装GPS定位,对全国所有奶站和运输车实现全时段管理,坚决关停不合格奶站。其三,建立养殖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约束惩戒。其四,当前在生鲜乳供应季节性偏紧的情况下,重点要加强对流动奶贩打击的力度,严查跨区域流动收购,严格生鲜乳运输交接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特别是要求乳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拒收流动奶贩的奶、拒收来源不明的生鲜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