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除人类母乳以外营养价值较高,消费人群最广泛的液体食品。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追求“绿色”、“有机”、“环保”食品的健康意识增强,牛奶的质量安全倍受关注,其中最容易引起话题的是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
1、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和危害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世界奶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与奶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奶牛相关疾病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引起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奶牛饲养过程中服用抗生素后,养殖户基于经济利益未遵守国家规定的休药期进行采奶,或者在遵守休药期的情况下,滥用或超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残留奶(“有抗奶”)产生;二是使用抗生素残留器皿运输牛奶或者在高温季节将抗生素作为防腐剂人为添加到牛奶中。
消费者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牛奶会对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主要有:引起人体内细菌耐药性,降低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某些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致癌或致畸效应;破坏人体肠道菌群的平衡,引发相关疾病。
2、牛奶中抗生素最大残留限量(MRL)
牛奶中抗生素来源于奶牛疾病治疗用抗生素,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农业部发布的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可用于产奶动物,但不得在乳品中检出的药物有8种(有一种属于抗生素类);禁止用于产奶动物的药物共39种。公告中规定了牛奶中36种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其中有18种是属于抗生素类。各国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有较大差异(见表1),这可能是因为各国对每种抗生素所规定的休药期不同,进而导致残留标准不同。如金霉素的休药期在加拿大为七天,而在美国则为零天。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各国发布残留限量标准的时间不同。对于早期发布的残留限量标准可能偏高,而近期发布的残留限量标准相对更严格。有些抗生素在我国未规定限量而其他国家有规定,主要是因为这些抗生素未在我国批准使用。
由此可见,我国制订的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比较严格,只要能够有效监督+严格执行,公众不必担心国产奶的质量。另一方面,快速、准确、可靠的微量抗生素检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的监督工具,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的行为,才能重塑国产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